首页>检索页>当前

谢凤英:植航天情怀育智能英才

发布时间:2025-05-06 作者:李明智 梁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步履轻盈的女教师,她戴着细框眼镜,嘴角常挂着温和的微笑,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充满热忱——她就是宇航学院教授谢凤英。作为“模式识别”课程的负责人,她深耕航天智能交叉领域二十余载,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将航天铸魂的育人理念融入课堂。2023年,谢凤英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我想让学生在模式识别的智能世界里,找到连接航天梦想的坐标。

谢凤英指导学生。资料图片.jpg

谢凤英指导学生。资料图片

航天智能知识桥梁的搭建者

“同学们看,这是嫦娥四号月面巡视器获取的图像,如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月面障碍分类?”在模式识别课堂上,谢凤英总是以航天任务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算法公式与真实的工程问题绑定。

模式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理论抽象、算法复杂,而其在航天领域的这一具体应用场景又对工程实践提出了极高要求。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原理的同时,理解其在航天目标识别、遥感数据处理等场景中的实战价值?谢凤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构建航天应用牵引的知识交叉体系

2021级本科生阎敬禹记得,谢老师会带着大家对比分析卫星遥感图像地面监控图像的特征差异,晦涩的特征提取算法变得可亲可感原来我们学的每一个公式,都是在为航天探测器擦亮眼睛

这种“航天场景导入”的教学方法,源于谢凤英对课程定位的独特理解:“模式识别是航天智能的‘眼睛’,必须让学生看到技术与国家战略的连接点。”她在讲解知识点时都会嵌入航天案例——讲支持向量机时,以“月面场景分类”为例;讲深度学习时,引入“空间碎片识别”项目,让学生在解决“航天真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法本质。

硕士研究生胡一帆对谢凤英这种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教学风格印象深刻:理论课上,谢凤应会用C++实时演示算法推导;实验课上,直接对接航天虚拟仿真平台上周刚在课堂上学完目标检测算法,这周就能在虚拟月球场景中调试模型,我们学完就用。胡一帆说。

做学生创新火种的守护者

走进谢凤英的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学生的科创作品——从“卫星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到“月面巡视器视觉导航”系统。这些闪耀着创新之光的学生作品,是谢凤英最宝贵的,也是付出最多心血的

2020级本科生刘惇同学在准备毕业设计“空间弱小目标检测跟踪算法研究”时遇到一个瓶颈提出的星图匹配算法在实测中精度不足。谢凤英得知后,带着查阅了领域的近百篇文献,最终从机场场景下鸟类目标检测识别案例中获得灵感,提出了多尺度特征融合改进方案。

谢老师不仅帮我改代码、调参数,更教会我从航天工程的实际需求中找突破点。刘惇说,他的毕业设计最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中获得特等奖,成果还被应用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目标检测跟踪的相关课题中

从航天工程实际中找问题、做贡献,为此,谢凤英构建“三阶递进”实验体系:个人贯通式项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算法实现,小组协同式项目模拟航天团队攻关,高阶创新式项目直接对接前沿需求。“卫星目标识别”小组项目为例,她要求学生像真实航天团队一样分工:有人负责算法设计,有人模拟星载算力限制,有人撰写“航天任务需求说明书”。

“谢老师常说,航天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参数错误可能导致卫星失控。”硕士研究生张骁哲说,这种沉浸式工程训练,让他们提前感受到航天人的责任。

当夕阳洒在北航航天博物馆操场,谢凤英常望着学校的火箭和飞机展品出神。20多年来,那些在她课堂上迸发的灵感火花,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的模型,已经化作学生心中的航天火种,在空天报国的征程中,照亮属于新一代的星辰大海。

做航天精神种子的播撒者

“当你们的算法让卫星更精准地识别目标,当你们的模型为嫦娥探测器规划出安全路径,这就是模式识别的‘航天价值’。”课堂上,谢凤英会向学生引进我国航天工程中最新的智能技术突破,让学生直观感受“智能技术如何托举航天梦想”。

作为北航培养的“土生土长”的学者,谢凤英亲历了我国航天智能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的过程:“2005年刚开课的时候,国内航天领域的模式识别应用还比较少,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参与到探月、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中,这种空天报国的精神需要有人去传承。

为此,她将航天精神融入课程的每个环节:讲“两弹一星”元勋故事时,结合“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发展;讲前沿成果时,引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学生这样评价她的课“谢老师的课,是算法与情怀的共振,是智能与航天的交响。”

如今,谢凤英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航天事业。近五年,指导的学生中70%以上选择到航天科研院所工作,参与了嫦娥探月”“天问火星等重大项目谢老师让我明白,模式识别不仅是技术,更是服务国家空天安全的硬核力量”2021硕士毕业生宋雪冬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梁丹 通讯员 李明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